11月30日,广州发展湛江坡头120MW渔光互补项目首批工程并网发电。该项目是湛江市坡头区第一例清洁能源发电项目,采用渔光一体模式进行综合开发,将光伏电站与养殖业相结合,在鱼塘上建设光伏电站,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的发电模式。
项目总建设规模120MW,总用地面积约1984亩。项目全线投产后,预计年均发电量为13825.55万kWh,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42154吨,减排二氧化碳115028吨、二氧化硫量22吨、氮氧化物24.7吨,亦相当于年新增植树造林面积23238公顷。
渔光一体,水上发电、水下养殖
今年3月,国家首次将光伏等确立为主体能源。光伏和养鱼的结合,将实现1加1大于2的效果。
湛江坡头120MW渔光互补项目(下称项目)由广州发展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单位为湛江穗发光伏有限公司,EPC单位为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该项目位于湛江市坡头区龙头镇,毗邻海东新区等高新产业聚集地。从空中俯瞰,项目用地正如龙头造型。当初,项目缘何选址于此?
就光照资源而言,湛江属于三类地区,全年日照时数约3000小时,太阳能资源较丰富,代表年辐射量为每平方米5344.2兆焦耳。随着湛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电力供应需求日益增强,需要以电力的发展带动产业的发展。
在项目尚未进驻之前,由于养殖技术落后,原项目区不少养殖户处于亏损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鱼塘荒废,土地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项目所依托的“渔光一体”模式,采用“水上发电、水下养殖”“一种资源,两个产业”的集约发展模式,一方面可用于生产清洁能源,另一方面可用于发展智能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生产中的资源利用效率。
因此,项目将光伏产业链延伸至渔业科技发展,推动渔业经济向着现代化渔业方向发展,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土地经济价值。项目整体竣工后,还将邀请相关专家对养殖户进行指导与培训,引入现代化、智慧化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户收入和渔业产值,使光伏发电站成为具有多种效益的立体化体现,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赢。
发电稳定,不产生任何污染
据悉,光伏电站由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光伏支架以及光伏线缆等构成,该项目采用的光伏发电板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半年前,项目正式动工。施工前,养殖户先自行对鱼塘进行处理,此后,工作人员首先需要花费半个月时间,对各个鱼塘进行地质勘测,再根据地质勘测数据报告,分析水泥桩所需竖向承载、水平承载等数据,再选择合适的水泥桩作为基础支架。就该项目而言,水泥桩长度在6-11米之间,桩与桩之间间隔3.7米,以方便农业生产设备运输通行。
施工过程中,项目方更是会避免对原有生态造成影响。打桩时,工作人员会先把池塘里的水放干,将水泥桩等运到塘中再施工,等到完工后涨潮,再将海水重新抽入。广州发展项目负责人王群新介绍:“对周边环境,我们不破坏土壤结构,也不会改变排水渠或原有的道路等,项目本身就是为了供应清洁能源,我们不能为了建设环保项目,而去破坏原有的环境。”
发电时,光伏发电板通过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发出的光能转换成电能,整个过程不会产生辐射,也没有任何污染。光伏发电板发出的电是直流电,通过逆变器转换成交流电之后,最终由主变压器升压至110千伏再并入电网,整个发电过程可实现远程操控。
“通俗来讲,只要有一点光,光伏发电板便可以发电,阴雨天也可以发电,只是发电量较弱,发电板感受不到光,便自动停止发电。光伏发电非常稳定,我们也安装了避雷系统,遇到极端天气时,也会进行适当调控,整个发电过程非常安全。”十一科技总包项目负责人郝敬让说道。
据悉,广州发展湛江坡头项目建设期间可贡献当地税收约4582.78万元;建成后每年可上缴税款约1292.5万元,电站持续运营25年共可贡献当地税收约3.23亿元,该项目投产对湛江海湾东岸地区的乡村振兴及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标杆示范作用。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环球光伏网-太阳能光伏产业门户新闻网站!”,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环球光伏网-太阳能光伏产业门户新闻网站!